护航艇作为舰载机单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持续作战能力与针对性打击。要使其有效上阵,首先需完成基地扩建并建造护航艇船坞设施,这是生产护航艇的基础条件。船坞升级可提高维修速度并解锁更多舰船类型,建议优先将船坞等级提升至与主力舰队匹配。生产完成后,需通过航母或载机型舰船搭载,例如721载机型驱逐舰可提供稳定的后排输出环境。护航艇的定位明确,主要针对敌方的战机单位,同时兼顾对中小型舰船的压制能力。
护航艇的战术部署需结合其高速机动特性与脆弱的防御短板。在舰队编组时,通常建议将护航艇置于阵型中前排,利用其快速火炮或鱼雷系统干扰敌方阵型。蜂巢守卫者等重型鱼雷艇因高单发伤害成为首选,搭配态势感知系统可提升导弹闪避率。CV-T800级能量护航艇则兼顾对空与对舰能力,适合应对混合编队。注意避免将护航艇单独暴露在敌方主力火力范围内,需与护卫舰或巡洋舰形成协同防护。
技术强化是提升护航艇作战效率的关键环节。主武器系统的伤害强化、冷却缩减和命中提升应优先加点,例如蜂巢守卫者需点满动力系统的打击间隔缩短以弥补输出频率缺陷。虚灵等闪避型护航艇则需强化信息干扰系统的直射武器闪避率。攻城特化的牛蛙护航艇需集中技术值于攻城伤害加成,但需注意其策略技能与实战效果的适配性不足。技术值分配需严格遵循舰船定位,避免资源浪费。
实战中护航艇的操作需遵循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转移命令将其部署至作战区域后,可执行攻击、守卫等指令。攻击命令需优先锁定敌方战机或残血单位,利用其高巡航速度实施追击。当遭遇重型火力压制时,应及时触发撤退命令返回基地或前哨站。注意护航艇不适用于持久消耗战,在完成阶段性战术目标后应轮换修整。其价值更多体现在中期战局的节奏控制,而非终局决战。
资源配给方面,建议将护航艇作为战术补充而非核心战力。中小型舰队配置2-3艘即可,大型舰队可适当增加但不超过总编制的20%。资源紧张时优先保障主力舰维修,护航艇生产线维持基础产能即可。其装备选择以轻型攻击组件为主,重型装甲会抵消速度优势。玩家需明确护航艇的核心作用是扩大战术选择空间,而非承担决定性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