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城的位置选择直接影响后期资源获取与战略防御能力。优先考虑与主城形成资源互补的地形,例如主城位于平原则第二城可选择山地或森林地带,确保资源类型多样化。同时需评估周边敌对玩家分布,避免将第二城置于高活跃度战区或大型联盟交界处,减少初期被频繁骚扰的风险。侦查周边6-8格范围内的资源点等级和反叛军据点分布,确保有足够的高阶资源可供采集。
第二城与主城的距离需控制在可快速支援的范围内,通常建议间隔4-6格。过近会导致资源采集范围重叠,过远则不利于兵力调配。利用游戏内坐标系统精准测算路径,避开天然屏障如山脉或河流,选择道路连接通畅的区域。若主城靠近地图边缘,第二城应朝中心方向偏移以扩大势力辐射范围,但需注意中心区域往往竞争激烈。
山地和森林提供天然防御加成,适合作为长期发展的军事要塞;平原地区虽便于建设但需额外投入防御工事。优先选择靠近峡谷或隘口的位置,这些区域易守难攻且能控制关键交通线。避免将城市置于完全开阔地带,否则会面临多方向进攻压力。水域附近的选址需谨慎,虽然港口能带来海运优势,但也可能成为海军玩家的攻击目标。
第二城应覆盖主城缺乏的资源类型,例如主城侧重钢铁生产则第二城优先选择橡胶或石油富集区。观察地图上资源点的刷新规律,选择在密集区3格范围内建城可最大化采集效率。注意资源等级分布,确保周边至少有2-3个六级以上资源点支撑中后期需求。若计划发展特定兵种,需对应选择其核心资源产区,例如坦克部队需要临近高等级油田。
若属于联盟成员,第二城位置应与盟友城市形成集群效应,便于建立联合防线和资源共享。独立玩家则需保持适当孤立性,选择相对隐蔽但资源充足的区域。无论何种情况,都要预留至少1个迁城道具应对突发威胁,并在建城后立即部署基础防御设施。城市建成后应持续侦查周边20格动态,及时调整防御策略适应战场变化。